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本文最后更新于:2 个月前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Jakob Nielsen)是一位人机交互学博士,于1995年1月1日发表了「十大可用性原则」。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Alertbox邮件列表以及网站,向成千上万的Web设计师传授Web易用性方面的知识。
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是尼尔森博士分析了两百多个可用性问题而提炼出的十项通用型原则。它是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值得深入研究与运用。
这十大可用性设计原则分别是:

  • 状态可用性原则;
  • 环境贴切原则;
  • 撤消重做原则;
  • 一致性原则;
  • 防错原则;
  • 易取原则;
  • 灵活高效原则;
  • 易扫原则;
  • 容错原则;
  • 人性化帮助原则。

一、状态可见性原则(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系统应该让用户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适当的时间内做出适当的反馈。亦即,用户在系统上的任何操作,不论是单击、滚动还是按下键盘,页面应即时给出反馈。“即时”是指,页面响应时间小于用户能忍受的等待时间。

二、环境贴切原则(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系统应该用用户的语言,用词,短语和用户熟悉的概念,而不是系统术语。遵循现实世界的惯例,让信息符合自然思考逻辑。亦即,系统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尽可能贴近用户熟悉的环境。《IPhone人机交互指南》里提到的隐喻与拟物化是很好的实践。此外,还应尊重现实世界的惯例和约定俗成的表达。

三、撤消重做原则(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系统应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

四、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五、防错原则(Error prevention)

比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更好的是更用心的设计防止这类问题发生。在用户选择动作发生之前,就要防止用户容易混淆或者错误的选择。通过系统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六、易取原则:识别比记忆好(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尽量减少用户对操作目标的记忆负荷,动作和选项应该是可见的。用户不必记忆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信息。系统的使用说明应该是可见或容易获取的。这也说了交互的一部分,比如填完表单,下一步应该生成表单而不是完成。这样做尽可能减少用户对操作的记忆负担,保持功能选项可见,使用说明可预见。

七、灵活高效原则(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中级用户的数量远高于初级和高级用户数。为大多数用户设计,不要低估,也不要轻视,保持灵活高效。

八、易扫原则:审美和简约的设计(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用户的浏览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对话中不应该包含无关紧要的信息。在段落中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重要信息,就意味着要减少相应的弱化一些其他信息。

九、容错原则: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并从错误中恢复(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错误信息应该用语言表达(不要用代码),较准确地反应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比如404。

十、人性化帮助原则(Help and documentation)

如果系统不使用帮助文档是最好的,但是有必要提供帮助和文档。任何信息应容易去搜索,专注于用户的任务,列出具体的步骤来进行。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无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资料来源: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设计原则》[1]

《Nielsen Norman Group logoNielsen Norman Group》[2]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https://hudaxia.top/2022/05/15/尼尔森十大原则/
作者
胡大侠
发布于
2022年5月15日
更新于
2023年2月7日
许可协议